在那条狭窄而历史悠长的小巷深处,隐藏着一间朴素的小屋,那里是我祖父静谧的居所。墙上,虽未挂满华丽的装饰,却整齐排列着几本由祖父亲手修复的古籍,每一页每一行都凝聚着他对古代文化的敬畏与传承。
每当我得空,便会踏入那充满书香的小屋,探寻祖父的身影。通常,他正戴着老花镜,坐在案前,手中握着细长的修复工具,小心翼翼地翻弄着一本泛黄的古籍。他的背脊挺直,神情专注而庄严,仿佛在与那些古老文字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,共同追溯历史的脉络。修复工具在他手中灵活舞动,如同艺术家手中的画笔,在古籍的页面上精心雕琢,恢复其往日的风采。
祖父的古籍修复工作,远非简单的修补纸张破损那么简单。他在每一页每一行的修复中,都倾注了对古代文化的热爱与尊重。他细心地比对字体、墨色,力求修复后的页面与原著保持一致,让人难以察觉修复的痕迹。每一次的精心修复,都是他对后代子孙文化传承的期望,是他用双手传递的知识与智慧。
我曾向祖父提及,现代科技已发展出高效的古籍修复机器,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完成修复工作,或许能为他减轻不少负担。然而,祖父听后只是微微一笑,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持。“机器虽快,却修不出历史的韵味。”他缓缓说道,“每一本古籍,都承载着先人的智慧与文化的积淀。我修复的,不仅仅是纸张的破损,更是那些跨越千年的故事与思想。”
祖父坚持手工修复古籍已有数十载,这份执着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坚守,更是对家族乃至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。在他看来,每一次的修复都是对过去的致敬,对未来的期许,更是对中华文化根脉的守护与延续。
如今,祖父的古籍修复技艺已成为家族中引以为傲的瑰宝。每当看到那些经过他精心修复的古籍重焕新生,我们都能深刻感受到那份源自心底的崇敬与感动。祖父用他的双手,不仅修复了古籍的破损,更在我们心中种下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畏的种子。
· END ·